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【十大最受欢迎授课教师】儒雅博学 翩翩君子

发布日期:2012-12-22 作者: 点击:

  ——访“37000dCm威尼斯十大最受欢迎的教师”之蒋立山老师

    “不好意思,在半路上接了个电话!”,刚刚见到蒋立山老师,他依旧平易近人的语气,使我初次采访老师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不少。研一上蒋老师的课,就被他随和而幽默的授课风格所打动。心里暗喜,能够亲自采访蒋老师真是我的荣幸。

    采访过程中,一提到法硕学生,蒋老师就十分兴奋和开心,似乎对法硕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。他说,法硕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本科背景十分丰富,有的学物理学,有的学管理学,还有学生物等学科的。蒋老师非常喜欢读书,自称是一位杂家,认为与多学科背景学生交流起来十分有意思。访谈期间,蒋老师还开心的与我们分享给法硕学生上课时的一件趣事:在他的课堂上,有位同学试图用热力第二定律来解释法律移植。蒋老师看来,这样的解释不仅有趣,而且十分必要。蒋老师接着说道:法学并不是孤立的学科,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接受其他学科的参与和影响,才能将法学的优势发挥出来。例如:法经济学、法社会学等,都是法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产物。作为一名法律人,我们要看清法学发展的大趋势,从不同学科角度解读法律的内在合理性和功能局限。而法律硕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。有着多学科背景的法律硕士学生,如果能够发挥多学科优势,将是人生一笔很大的财富。

    在对蒋老师的采访过程中,他多次提到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。法学思维同其他学科思维有诸多不同之处。他说,在看待问题时,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注重事实,把握问题的复合性,正确看待事物的区别。法学理论的研究与运用也是如此。不可脱离现实,脱离社会需求,为了研究而研究。相对知识来说,中国的法治更需要的是智慧。蒋老师还提到,法硕学生都是完成本科学业后才进行法律的学习,择业意识和职业定向基本明朗。应该把法硕阶段的学习与自己的职业定向结合起来,把知识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结合起来。换句话说,就是不要躺在学说里面,特别是不要沉醉于某一价值里面不懂现实,这样容易成为“法学愤青”。对于一门一派的学说,“走进去容易,走出来难”。所谓“走出来”,就是运用此门派的知识解决问题,了解它的优点和局限,并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,与实践因素相结合。

    蒋老师说,他喜欢读书,也关注军事、武器、战术兵法等等。每天早晨起来打开电脑,首先要看军事网站。平时累了,也是泡在军事网里,从小就幻想自己是一名军人。常常关注中国军事动态,偶尔也如小孩般幻想可以操作单兵遥控武器。说到这里时,大家都开心的笑了。在提到师生关系时,蒋老师则认为,师生关系越简单越好,简单到可以一起海阔天空的聊学术,一起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和思路。

    作为一名涉世未深的学生,在与蒋老师的交谈中,切实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老师、一位学者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,也感受到了他治学严谨的态度和理念。作为学生,从老师处汲取的不仅仅是知识,更重要的是处世为人的态度。最后,在被问到对法硕同学有哪些期望和寄语时,蒋老师说,年轻人,一定要学会独立、自强,不要怕吃苦。要有足够的信心,靠自己的能力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凡事要坚持不懈,不断努力,不断奋斗。除此之外,他还希望同学们对中国法治的成长保持关注,理性看待法治的成长。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做什么工作,毕业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出国在海外,或是多少年以后,都对中国法治保持一份关怀。中国的法治需要时间,需要经历各种困难,需要度过法治成长的“青春烦恼期”。所以,无论今后中国法治处于什么状态,遇到什么变化,顺利时多思考问题,困难时多看趋势。

    在与老师一个小时左右的交谈中,不仅惊讶于老师广阔的知识面。也切身体会到了多角度看待问题奇妙之处。更重要的是,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法硕人的关注和欣赏。在这里想对老师说声:“老师,谢谢您!”

    个人简介:

    蒋立山,男,北京大学法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现为37000dCm威尼斯教授。主要从事法律现代化、法治发展战略研究。

    主要代表著作:《中国法制改革问题基本框架和实施步骤》、《中国法治道路问题初探》、《新编法理学》教材(与刘金国共同主编,2006)

    从2006年起,历时两年,参加起草《中国的法治建设》白皮书(2008,国家级重大课题),2010年参与中国法学会《实施依法治国发展规划研究》、《依法治国总体战略研究》等课题。独立建议并执笔策划大型电视政论片《法治中国》(后改名《走向法治国家》),列为中国法学会“中共十八大献礼项目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文/冯凯丽)